单段式煤气发生炉配件

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与结构pdf

发布时间:2024-03-18作者:火狐体育在线网站

  详细介绍

  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与煤气发生炉煤气成分 在一般的煤气发生炉中,煤是由上而下、气化剂则是由下而上地进行逆流 运动,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和热量交换。 一、煤气发生炉内部 在煤气发生炉中形成了几个区域,一般我们称为“层”。 按照煤气发生炉内气化过程进行的程序,可以将发生炉内部分为六层:1、 灰渣层;2 、氧化层(又称火层);3、还原层;4 、干馏层;5 、干燥层;6 、空 层。 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又统称为反应层,干馏层和干燥层又统称为煤料准备 层。 (1)灰渣层:煤燃烧后产生灰渣,形成灰渣层,它在发生炉的最下部,覆 盖在炉篦子之上。其最大的作用为: A 、保护炉篦和风帽,使它们不被氧化层的高温烧坏; B 、预热气化剂,气化剂从炉底进入后,首先经过灰渣层进行热交换,使灰 渣层温度降低,气化剂温度上升。一般气化剂能预热达 300-450℃左右。 C、灰渣层还起了布风作用,使进入的气化剂在炉膛内尽量均匀分布。 (2 )氧化层:也称为燃烧层(火层)。从灰渣中升上来的气化剂中的氧与 碳发生剧烈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碳,并放出大量的热量。它是气化过程中的主 要区域之一,其主要反应是: C+O →CO+97650 大卡。 2 2 氧化层的高度一般为所有燃料块度的 3-4 倍,一般为 100-200 毫米。气化层 的温度一般要小于煤的灰熔点,控制在 1200℃左右。 (3 )还原层:在氧化层的上面是还原层。赤热的碳有着非常强的夺取氧化物 中的氧而与之化合的本领,所以在还原层中,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碳还原成一 氧化碳和氢气。这一层也因此而得名,称为还原层。 其主要反应为:CO+C→2CO+38790 大卡,H O+C→H+CO+28380 大卡, 2 2 2H O+C→CO+2H +17970 大卡。 2 2 2 由于还原层位于氧化层之上,从上升的气体中得到大量热量,因此还原层 有较高的温度约 800-1100℃,这就为需要吸收热量的还原反应提供了条件。而 严格地讲,还原层还有第一、第二之分,下部温度较高的地方称第一还原层, 温度达 950-1100 ℃,其厚度为 300-400 毫米左右;第二层为 700-950 ℃之间,其 厚度为第一还原层 1.5 倍,约在 450 毫米左右。 (4 )干馏层:干馏层位于还原层的上部,由还原层上升的气体随着热量的 被消耗,其温度逐渐下降,故干馏层温度约在 150-700℃之间,煤在这个温度下, 2 历经低温干馏的过程,煤中挥发份发生裂解,产生甲烷、烯烃及焦油等物质, 它们受热成为汽态,即生成煤气并通过上面干燥层而逸出,成为煤气的组成部 分。干馏层的高度随燃料中挥发份含量及煤气炉操作情况而变化,一般>100 毫 米。 (5 )干燥层:干燥层位于干馏层上面,也即是燃料的面层,上升的热煤气 与刚入炉的燃料在这层相遇,进行热交换,燃料中的水分受热蒸发。一般认为 干燥温度在室温150℃之间,这一层的高度也随各种不同的操作情况而异,没 有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之层高。 (6 )空层:空层即燃料层上部,炉体内的自由区,其最大的作用是汇集煤气。 也有的同志认为:煤气在空层停留瞬间,在炉内温度比较高时还有一些副反应发 生,如:CO 分解、放出一些炭黑: 2CO→CO+C 以及 2H O+CO→CO+H 。 2 2 2 2 从上面六层简单叙述,我们大家可以看出煤气发生炉内进行的气化过程是很复杂 的,既有气化反应,也有干馏和干燥过程。而且在实际生产的发生炉中,分层 也不是很严格的,相邻两层往往是相互交错的,各层的温度也是逐步过渡的, 很难具体划分,各层中气体成份的变化就更为复杂了,即使在专门的研究中, 看法也是分歧的。 二、煤气炉的结构 对于固定床煤气炉有多种结构型式,按不一样的部位分述如下: 1、加煤装置:间歇式加煤罩、双料钟、振动给煤机、拨齿加煤机。 2 、炉体结构:带压力全水套、半水套、无水套 (耐火材料炉衬)、常压全 水套。 3、炉篦:宝塔型、型钢焊接型。 4 、灰盘传动结构:拨齿型、蜗轮蜗杆型。 3 三、煤气发生炉煤气成分 所谓煤气发生炉炉出煤气,是指煤在煤气发生炉内气化反应所产生的,自 煤气发生炉出口导出未经净化的煤气。该煤气由单一可燃气体成分(CO、H 、 2 CH )、气态烷烃类化合物(C H )、H S、不可燃气体成分(CO 、N 、O )以 4 m n 2 2 2 2 及焦油蒸汽、粉尘固体微粒和水蒸汽所组成。 1、煤气气体组成及煤气热值 气化烟煤时,煤中的 CO 含量较高,而且还会有少量的 C H ,煤气热值也较 m n 高;气化无烟煤时,CO 和 CH 含量都较气化烟煤时要低,煤气热值也即较低; 4 气化褐煤时,CO 含量较低,但 H 和 CH 相对也要高一些,煤气热值也较高, 2 4 3 但是,褐煤的气化产率较低,仅为 2Nm /kg(煤)左右,而气化烟煤或无烟煤时, 3 气化产率可达 3~3.5Nm /kg(煤) 。 表 1 几种煤气化时煤气组成及煤气热值 煤气气体组成 煤气热值 煤种 CO H CH C H O CO N MJ/Nm3 2 4 m n 2 2 2 无烟煤 25-30 15-18 0.5-1.5 — 0.1-0.3 4-8 49-51 5.23-5.86 烟煤 28-31 12-16 1.5-3 0.1-0.3 0.1-0.3 4-6 48-50 5.86-6.70 褐煤 24-26 17-19 3-3.5 — 0.1-0.5 6-8 46-48 6.07-6.28 2、煤气中的H S 2 煤气中的 H S 含量多少与气化用煤中的含硫多少有关,一般煤中硫分的80% 2 以H S 状态转入煤气中,20% 的硫分残留在灰渣中。 2 3、煤气中的焦油 煤气中的焦油含量多少与煤中的挥发分多少有关,气化无烟煤时煤气中的 焦油含量很少,气化烟煤时煤气中的焦油产率为入炉煤重量的 2%~6%,标准状 4 3 态下每 m 干煤气中含焦油量为 0.01~0.02kg 。 4 、煤气中的水分 煤气中的水分来源于蒸汽的未分解部分、煤的低温干馏热解水以及煤中的 3 水分,一般来说,气化烟煤、无烟煤时煤气中的水分约为 0.06kg/Nm ,而气化 3 褐煤时,煤气中的水分较高,可达 0.13~0.27kg/Nm 。 5、煤气中的粉尘固体颗粒 煤气中的粉尘固体颗粒(即带出物),它与煤的耐热性、入炉块煤中的含 粉末率、以及炉内的气化强度、入炉煤的粒度分布、煤层厚薄等因素相关,一 般情况下,煤气中的粉尘固体颗粒量为入炉煤重量的 4%~6% 。 表 2 气化不同煤种煤气中的水分、焦油、粉尘固体颗粒含量 3 煤气中含量[g/m (标准)] 燃料 煤气温度(℃) 水分 粉尘固体颗粒 焦油 波动范围 平均 波动范围 平均 波动范围 平均 无烟煤 390~680 40~100 70 4~25 10 — — 烟煤 600~680 70~100 80 11~17 15 8~15 10 褐煤 110~330 160~288 220 11~22 16 7~29 15 泥煤 70~120 260~520 440 — 15 18~51 37 四、煤焦油(又称煤膏、煤馏油、煤焦油溶液) 煤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液体产物,黑色粘稠液体,具有特殊臭味,易燃, 有腐蚀性,为致癌物。 相对密度 (水=1):1.18-1.23 闪点(℃):23 沸点:380℃ 溶解性:微溶于水,溶于苯、乙醇、、氯仿、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。 主要用途: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、烷烃、酚类等,也可制取油毡、燃料和炭黑。 5 健康危害:作用于皮肤,引起皮炎、痤疮、毛囊炎、光毒性皮炎、中毒性黑皮 病、疣赘及癌肿。可引起鼻中隔损伤。 环境危害:对环境有危害,对大气可造成污染。 危险特性: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极易燃烧爆炸。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。若遇高热,容器内压增大,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 制备:由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干馏制得。 高温干馏煤焦油(简称高温煤焦油) 高温干馏(即焦化)得到的焦油。黑色粘稠液体,相对密度大于 1.0,含大量 沥青,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物。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鉴定的达 400 余 种。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,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。工艺流程 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,然后再进一步加工。各馏分的加工采用 结晶方法可得到萘、蒽等产品;用酸或碱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碱性杂环化合物 (称焦油碱),或酸性酚类化合物(称焦油酸)。焦油酸、焦油碱再进行蒸馏分 离可分别得到酚、甲酚、二甲酚和吡啶、甲基吡啶、喹啉。这些化合物是染料、 医药、香料、农药的重要原料。煤焦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也可不经分离

  现代文阅读Ⅰ(信息类文本阅读)概念 + 判断 + 推理-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(全国通用).pptx

  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,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(可下载、阅读)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,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。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,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) ,上传者